雲門 50+1 再出發 劇場迎向第十年 春鬥再啟

NEWS

最新消息

劇場迎向第十年 春鬥再啟

雲門 50+1 再出發 劇場迎向第十年 春鬥再啟

2024.02.22

 雲門 50+1 再出發
劇場迎向第十年 春鬥再啟 
在威尼斯雙年展舞蹈節 迎《波》向上 


雲門舞集在2023年跨越半世紀里程碑,今年第50+1年,也是落腳淡水雲門劇場的第十年。今(2/22)日雲門舉辦開春茶會,藝術總監鄭宗龍在雲門劇場中央廊道特別搭建的3度斜坡訓練舞台上,分享了今(2024)年舞團兩作品《》(2023)與《定光》(2020)將首次登演國際舞台,以AI入舞的《》獲邀於威尼斯雙年展舞蹈節(La Biennale di Venezia-Biennale Danza)演出,而回應自然生態的《定光》則為八月份德國威瑪藝術節的開幕週打頭陣。今年更是雲門劇場開幕第十年,再次啟動編創平台「春鬥」,邀請編舞家蘇文琪及王宇光嘗試編創多人作品,鄭宗龍與影像創作者全明遠合作身體影像的實驗作品《身土》也將在「春鬥」亮相。「春鬥2024」票券即日起啟售,購票請洽OPENTIX。

四舞作航向國際 雲門首登威尼斯雙年展舞蹈節

2023年末才兵分兩路狂走歐洲與中國巡演五週的雲門,五月起,再度邁開今年度國際演出的步伐,並少見的在同一年份以四齣舞作,《十三聲》《毛月亮》《》與《定光》巡迴歐洲及北美洲。

七月雲門獲邀前往威尼斯雙年展舞蹈節,將於超過300年歷史的義大利馬里布蘭劇院(Teatro Malibran)演出《》。馬里布蘭劇院建於1678年,擁有900個座位,原址曾為威尼斯商人與探險家馬可・波羅(Marco Polo)的起家厝。該劇院舞台有3度的傾斜坡度,意味著舞臺口至底有將近60公分的落差。為了讓舞者們能夠適應這樣的場地挑戰,雲門技術部特別在雲門劇場的中央廊道與小閣樓兩處空間裡模擬出相同坡度的訓練斜坡,讓舞者練習並熟悉表演環境。

鄭宗龍說:「《》這部作品,有很多快速以及多人連續的動作,在威尼斯的舞台上,最前的舞者與最後排舞者會在高度上有很大的落差。因此我們和技術夥伴合力,階段性的搭一個舞台,讓舞者練習。」

1893年創立的威尼斯雙年展,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藝術展。1999年,威尼斯雙年展設立舞蹈節,此後為每年常設節慶,至今25年。舞蹈節曾邀請多位編舞名家的演出,包括威廉・佛賽(William Forsythe)、碧娜・鮑許(Pina Bausch)以及曾在淡水雲門劇場演出的佛朗明哥舞蹈家卡勒凡(Israel Galván)等。

該舞蹈節自2021年由英國編舞家韋恩・麥奎格(Wayne McGregor)接任藝術總監,去(2023)年《》在臺灣首演後,隨即邀請舞作在今年七月至威尼斯演出,也特別保留馬里布蘭劇院,作為雲門演出的指定舞台。

除威尼斯雙年展舞蹈節之外,五月抵達愛爾蘭都柏林舞蹈節(Dublin Dance Festival),將以鄭宗龍突破百場演出的舞作《十三聲》受邀擔綱開幕演出。這也是雲門舞集繼2011年創辦人林懷民的作品《流浪者之歌》後,再度獲邀。去年底甫獲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選為「2023年度最佳舞作之一」的《毛月亮》,六月將赴法國蒙彼里埃舞蹈節(Montpellier Danse)演出。該舞蹈節創立於1981年,是歐洲具有舞蹈發展指標性的藝術節之一。去年底,蒙彼里埃舞蹈節便邀請重量級的法國媒體《費加洛報》(Le Figaro)前往倫敦採訪,相當重視雲門的演出,也為在法國的演出預熱。

八月,雲門將帶著《定光》參加德國威瑪藝術節(Kunstfest Weimar)擔任開幕首週的大型演出,以及第五度在德國德勒斯登歐盟藝術中心(Hellerau-European Centre for the Art)的巡演。其中威瑪藝術節成立於1990年,是德國圖林根邦(Thüringen)規模最大的當代藝術節,今年雲門第二次獲邀。這齣由鄭宗龍在2020年創作的作品《定光》,與音樂人林強、張玹以及服裝設計師陳劭彥合作,結合聲音與肢體,將自然元素融入其中,首度在海外巡演。而《十三聲》與《毛月亮》在年底也將前往北美洲巡演。

劇場第十年 「春鬥」再啟

2001年,雲門2創團第三年開始以「春鬥」平臺和不同的創作者發展作品,包括創團藝術總監羅曼菲、鄭宗龍、布拉瑞揚、黃翊、蔡博丞等創作者都曾在「春鬥」發表舞作,許多編舞家也透過「春鬥」一步步確立創作的道路。二十年來,這個平臺發表超過五十支風格迥異的舞作。

2019年兩團合併,「春鬥」暫停,2024年適逢劇場第十年,鄭宗龍再啟「春鬥」。他表示,「我是從春鬥長大的編舞家。當時林懷民老師和羅曼菲老師,都期待這個平台能找不同的編舞家和雲門舞者工作,雲門舞者也從其中得到許多養份。」過往春鬥以「年輕編舞家」為號召,今年鄭宗龍邀請了編舞家蘇文琪與王宇光,找出身體新的可能性。兩位編舞家在記者會上,對這次合作都充滿期待,也提到了「春鬥2024」將是他們首次與多位(5位)舞者合作的作品,是過去所沒有的經驗,非常挑戰。

蘇文琪曾為歐洲核子研究組織Arts@CERN科學藝術駐村藝術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作品結合新媒體與表演藝術的概念與形式,重新思索表演藝術的可能性。她的新作《可以是無題》,與波蘭詩人辛波絲卡的同名詩作,將法國結識文化難民的身體經驗反思,透過與雲門舞者的合作,以聲音與觀察投射微小的身體狀態,反應至對社會與自然的觀察。

王宇光曾是雲門2的舞者,目前是「微光製造」藝術總監,近年屢獲國際獎項,並帶團接連受邀於國內外舞台。他在「春鬥」的最新作品《BE THERE》,起源於國外駐村時的一次觀賞經驗,一名當時與他同坐四樓,深受舞台演出感動而起身舞蹈的觀眾,該名觀眾的忘我與深刻投入,深植他心中。此次作品,他期待透過舞蹈引領觀眾回到與現場共鳴的身體感受中,喚起每位觀眾的感官神經,深入探索身體的存在與情感,引發觀眾對於「我們為何在此?」的不同想像。

鄭宗龍也躍躍欲試,以首支影像作品加入「春鬥2024」的行列。他與影像攝影師全明遠合作,以微距高速攝影技術拍攝身體電影《身土》。除劇場作品之外,「春鬥」也推出特別計畫「正在進行中!」的階段呈現,邀請兩位創作者林品碩與陳柏潔,在雲門排練室以階段性作品(Work in Progress)帶領觀眾參與作品的孵化過程。

雲門50+1 繼續舞蹈 持續推廣

超過半世紀的雲門,以「國泰雲門隨行吧」與國泰金控邁向第29年攜手合作,戶外演出及社區巡演遍地開花,持續將藝術與生活融合。已舉辦165場次,共18,769位學生參與的「舞蹈蒲公英」,也將繼續深入鄉鎮,持續為學童打造「第一場專業的推廣舞蹈演出。」而雲門劇場自2015年營運以來,舉辦各類型的表演藝術演出及推廣活動,迎向劇場第十年,再啟「春鬥」之外,帶來國際共製的演出及多元的推廣工作坊。年底,布拉瑞揚舞團在「來雲門遙滾2」重返雲門劇場,呈現不同以往的演出。

今年,從全臺巡演的《毛月亮》到國際巡演,邁向劇場第十年的「春鬥」再啟,以及每年不間斷戶外公演、社區巡演及舞蹈推廣活動,雲門持續將臺灣舞蹈展現在全世界的觀眾面前,繼續舞蹈。

攝影 曾悅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