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稍息,不是立正

文/林懷民

藝術是稍息,不是立正。孔子說:「游於藝。」那就是說,用輕鬆的態度去欣賞,不是求學問,不是參加考試。

舞蹈拙於敘事而長於抒情,那甚至是像「詩」一般的抒情,而不是小說或散文,不一定有「故事」。

舞蹈,是人類身體表現出來的藝術。舞蹈提供姿勢、動作、能量、音樂性、表情豐富,帶給人美感、力量。觀眾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只要覺得美,很舒暢或很刺激,那就對了。有時,一個完全沒有情節的舞蹈,卻讓我們感動莫名,那就是舞蹈的魅力:它跟我們的本能直接溝通。

我們的教育一向著重文字思考,一看到新鮮事物先要急著問:「這代表什麼意思?」舞蹈不是每個動作都有特殊的意思。一面看跳舞,還要一面看圖說話,忙著拼湊故事,挖掘隱喻,那會很辛苦。

再說一次,看舞蹈不是考試,沒有對和錯。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去詮釋,每一種詮釋都是最好的,因為那是想像力的發揮。舞蹈比文學繪畫更能提供你想像力的翅膀。

劇場是一個讓人稍息的地方。在劇場中體驗一個現實生活中沒有經歷過的經驗,會讓人感到快樂,所以你若是想當一個好觀眾,我的建議是:「珍惜那個經驗。」

面對每一個令你感動的經驗。不是去面對學問或是知識。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品,就再去看一次,常常去看,你就會「知道」。看到一個讓我感覺很好的演出之後,我總慢慢離開劇院,走到沒有人的角落,讓觀賞的感覺沉澱下來;不急著與朋友討論,也不太去思考,更不急著去趕公車,深怕感覺因此而粉碎、蒸發掉。感動保存下來,過了一兩天,或是兩三年,那個美好的經驗自然會在反芻過後跑出來。

把看舞當成生活中的一個寄託,就像有些人愛唱卡拉OK,有些人愛上酒吧,有些人愛讀書。讓舞蹈成為生活中快樂與趣味的泉源,然後因為樂趣引發你想去懂得更多,而去讀書,去聽演講,去跟人討論,廣泛接觸。親近藝術,用心去感覺、你的生活因此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