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與環境

THEATER & ITS SURROUNDINGS

建築與環境

淡水雲門劇場與巨樹參天的滬尾砲台,淡水高爾夫球場為鄰。建築規劃尊重環境的歷史意義與綠色地景,兼及開放分享精神的實踐。

新建物置於砲台與球場之間的坳地,保留了中央廣播電台紀念性建築的結構與外觀,並在央廣原址前的空地鋪上草皮,栽種兩百棵樹木,讓民眾得以在新舊建築群間,停駐休憩,觀賞戶外演出。

浮雲意象的銅綠屋頂,漆成墨綠色的鋼材主結構,以及淡綠的節能玻璃帷幕,呼應周遭林景。出簷設計遮蔽烈陽,隔熱玻璃擋住西曬。天篷留出空間,讓自然光傾洩入室。工作空間都可開窗,力求節能減碳。

建築內部規劃出 劇場小劇場、辦公空間、佈景工廠、舞者休息室,交錯連結,人員可以迅速穿梭,又能獨立工作。室外的部分,從入口的廊道,央廣屋頂改建的平台,到通往草坪的寬大階梯,一氣呵成。民眾倘佯戶外空間,進入室內劇場觀賞演出,共同參與雲門新文化的塑造。     

雲門劇場設計
建築設計: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劇場設計:乙太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建築營造:利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感謝芳名錄

來自台灣和海外的捐贈,支持了雲門劇場的興建。雲門遵循廟宇牆壁銘刻捐贈人芳名的傳統,將4,155筆捐款企業與個人的姓名刻在台灣老檜木上,鑲嵌在劇場入口,鄭重表達雲門的謝忱,並藉此提醒團隊成員勿忘社會的關懷與期許。

羅曼菲雕像

雲門舞集第一代舞者,雲門2創團藝術總監,羅曼菲(1955-2006),她在林懷民為她編作的「輓歌」裡,以近十分鐘不斷的旋轉,淋漓表達哀思,撼動無數觀眾。雕塑家林健成將她在「輓歌」的舞影鑄作青銅雕像,雲門以這座雕像,紀念羅曼菲,也鼓舞年輕舞者奮發逐夢。

火煉的貨櫃

1992年到2008年,雲門租用八里觀音山下的一個廠房作為排練場。黃永洪建築師運用貨櫃隔間,創造出素樸實用的空間。在冬寒夏熱的鐵皮屋裡,林懷民和雲門舞者創作出十幾齣經典舞作。舞團從八里出發,巡迴台灣及世界舞台。2008年,排練場意外燒毀。雲門將劫後倖存的貨櫃與屋頂的H型鋼樑,擺設於大草坪旁的小坡上,見證那場大火,也紀念八里的奮鬥歲月。

朱銘在雲門

慶賀雲門劇場開幕,朱銘美術館提供白彩人間系列作品。生活感的雕像組群羅列戶外空間,趣味盎然,親切歡迎各界訪客。

攝影 劉振祥 曾悅倫